索引

索引失效的情况

如果WHERE条件中还有OR 除了OR前后使用了索引列

如果mysql判断全表扫描比使用索引查询快,不会使用索引

执行LIKE模糊查询并以%开头

索引出现了隐式的类型转换。比如数据类型是varchar,我们输入的是一个数值。那么不会使用索引

explain执行计划

可以模拟优化器执行SQL查询语句,用来分析sql语句的性能

  • Id:标识符
  • Select_type:查询的类型
  • type:表的连接类型
    • const:通过主键或唯一键查询,并且结果只有1行(也就是用等号查询)。因为仅有一行,所以优化器的其余部分可以将这一行中的列值视为常量。
    • eq_ref:通常出现于两表关联查询时,使用主键或者非空唯一键关联,并且查询条件不是主键或唯一键的等号查询。
    • ref:通过普通索引查询,并且使用的等号查询。
    • range:索引的范围查找(>=、<、in 等)。
    • index:全索引扫描。
    • All:全表扫描
  • possible_keys 预测用的索引
  • key:实际使用的索引
  • key_len 使用索引的长度
  • ref: 表之间的引用
  • rows:要检查的行数

索引的数据结构

常见的索引类型有hash、b树和b+树

Hash:底层是hash表,查找时根据key获取对应的hashcode,然后根据hashcode获取对应的数据行地址,根据地址拿到对应的数据

B树:是一种多路搜索树,每个节点存储key,指向key数据记录的地址和指向下一层节点的指针。查询时,从根节点向下查找,知道找到对应的key

B+树:是B树的一种变种。主要区别是B+树的非叶子节点只存储key和指向下一层节点的指针。B+树的叶子节点之间通过指针来连接。构成一个有序链表,因此对整棵树的遍历只需要一次线性遍历叶子结点即可。

那么为什么选用b+树作为索引呢?

不使用红黑树是因为红黑树的I/O操作比B树多得多。比如我们的数据量特别大。红黑树层数很高。从树的根节点每向下一层,就相当于一次I/O操作

不使用hash索引。对于单个数据,hash是很快的。但是hash不支持范围查询。不支持索引值的排序操作以及不支持联合索引的最左匹配

B树:因为B树相对于B+树,查询的时候会做局部中部遍历。也会有多余的I/O操作。并且相对于B+树的链表,B树的非叶子节点多存储了一个指向key的地址元素。导致了层数变高,效率没有B+树

事务和锁

事务的隔离级别

隔离级别 脏读 不可重复读 幻读
读未提交
读已提交
可重复读 有(InnoDB无)
串行化

脏读:一个事务对某一个数据进行了修改,但是并没有提交到数据库中。然后另外一个事务读取到了这个没提交的数据并使用。但这个数据我们并没有提交,所以是一个”脏数据”,可能会产生一连串的后果

不可重复读:在一个事务中多次读取同一个数据时,结果不一致。比如事务A第一次读取到的成绩是100.然后这个时候事务B将成绩修改为50.那么下次事务A再次读取发现成绩变为了50.这个时候数据一致性就被破坏了。也就是不可重复读问题

幻读:和不可重复读很像,只不过幻读是针对增加操作的。在一个事务中使用相同的SQL查询,第二次读到了其他事务刚插入的行

不可重复读注重数据的修改,而幻读注重于数据的插入

行锁、表锁和页锁

行锁:锁粒度最细的一个锁。对当前行进行加锁。因为加锁粒度小,所以加锁的开销大。会出现死锁。但是发生冲突的概率最低,并发度也最高。

行锁有三种锁定方式:

记录锁(Record Locks):锁的是单个记录

间隙锁(Gap Locks):锁定一个范围,不包含记录本身

临键锁(Next-Key Locks):锁定一个范围,包含记录本身,是以上两种锁的结合。不仅锁定记录,也锁定间隙

表锁: 锁粒度最粗的一种锁。 当整个表进行加锁。消耗的资源少。开销小,加锁快。不会出现死锁。但是发生冲突的概率高。并发度低。

页锁: 页锁是介于行锁和表锁中间的一种锁。锁的是相邻的一组数据。开销和加锁粒度介于表锁和行锁之间。会出现死锁。并发一般。

间隙锁

mysql在可重复读的情况下和innoDB的双重条件下。是会解决幻读的。因为InnoDB中使用了间隙锁来保证。

间隙锁只有在可重复读的情况下才会生效。

比如我们的一个SQL语句是 SELECT * FROM A WHERE ID BETWEEN 10 AND 20,这个时候阻碍所有想在10-20之间插入的SQL语句。

共享锁和排他锁

无论是行级锁还是表级锁都存在2种锁机制:共享锁和排他锁

共享锁(S锁):也就是读锁,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一个数据,但不能进行更新操作

排他锁(X锁):也叫写锁或者独占锁。一次只允许一个事务获取锁并对其做读写操作。

意向锁

这个东西比较抽象。意向锁可以更容易地支持多粒度的锁。由数据引擎维护,用户无法手动操作。当我们手动的给数据行加共享锁或者排他锁的时候。InnoDB引擎会先获取该数据行所在数据表的意向锁。

为什么要使用意向锁呢?假设我们对一个表加排他锁,就要去判断表里的记录有没有行锁(排他锁不兼容任何锁,也就是说不能和任何锁冲突),详细的关系如下

锁名 X(排他锁) S(共享锁)
X(排他锁)
S(共享锁)

我们一行一行排查太慢。可以借助意向锁来实现。意向锁是表级锁,有两种:

意向共享锁(IS):有意向加共享锁,加共享锁之前必须先获取该表的IS锁

意向共享锁(IX):有意向加排他锁,加排他锁之前必须先获取该表的IX锁

值得一提的是,意向锁互相兼容。因为他们只是意想加锁,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加锁

分库分表

常用的工具:阿里巴巴的TDDL(JDBC直连) mycat(proxy代理) sharding-JDBC(当当网)

拆分策略:

水平拆分: 水平分表 水平分库分表

垂直拆分 垂直分表,垂直分库

水平分表: 将一个表的数据分开存储。比如数据库1存储用户id结尾为偶数的 数据库2存储id为奇数的。每个表的结构是一致的。有2种解决方案。一种是范围拆分。也就是1-10000一个表 10001-20000一个表 但这样会造成热点数据不均匀,访问压力还是不平衡。所以我们可以选择hash拆分,根据id取模决定存到哪个表中。数据是分散的存储。但是未来扩容比较麻烦,涉及到数据迁移 扩展能力差点。还有一些地理位置分片和时间分片

水平分库分表:将单个表的数据分到多个数据库中,继续分表

分库分表是个双刃剑,有利有弊👇

分布式事务的问题:因为我们设计到了跨库跨表的业务操作。所以需要使用分布式事务的解决方案。我们使用seata来解决。在一个就是分布式的主键ID冲突问题。我们使用推特的Snowwake雪花id来保证。记得确保我们每台机器上的时间(雪花ID=符号位(总是0) +时间戳(41bit)+机器码+流水号)

跨库join问题:我们在拆分的时候就尽量的将有关系的表放在一个库里面。使用全局表,每个数据库中都保存一份

垂直分表一般就是大表拆小表,以字段为依据 根据字段将不同的字段拆分到不同表中 每个表的结构都不一样(比如用户表拆分为 专门登录的 和用户详细信息表 可以将表里面不常用的数据给他拆出来)

垂直分库:按照业务模块切分,将不同模块的表切分到不同的数据库中

一般来说数据量大我们选择水平拆分,拆出更多的小表。而表太多我们可以选择垂直拆分。可以按照模块进行切分到不同的数据库中

MVCC

MVCC是多版本并发控制,可以做到读写之间不冲突。读取数据通过一种类似快照的方式将数据保存下来。之后的查询就去读取快照。这样读锁和写锁就不冲突了。不同事务看到自己特定版本的数据。只在RC和RR两个隔离级别下工作。包含两个组成部分 undolog和readview。

undolog版本链中有3个隐藏列。

trx_id:行id

db_roll_ptr trx_id:事务版本号

db_roll_ptr:指向上一条数据的指针

undo_log版本链:MVCC使用undo_log来确保隔离性。undo_log主要用来记录数据被修改之前的日志,在表信息修改之前会把数据拷贝到undo_log中 当事务回滚时通过undo_log来还原。

ReadView:是一个数据结构,记录了当前事务的事务列表

包含4个字段

m_ids(当前活跃的事务编号集合)

min_trx_id(最小活跃事务编号)

max_trx_id(预分配事务编号,当前事务编号+1)

create_trx_id(创建者的事务编号)

快照读(只有快照读才会使用MVCC)。快照读就是select查询SQL语句 也就是select

RC:每一次查询都生成快照读 RR:仅在第一次执行查询时生成快照读,后面复用第一次的快照读

当前读指的是insert,update,delete。还有select后跟for update, lock in share mode

存储引擎

InnoDB和MyISAM的区别

  • InnoDB支持事务,MyISAM不支持事务
  • InnoDB支持外键,MyISAM不支持
  • InnoDB是聚集索引,MyISAM是非聚集索引
  • InnoDB不支持全文索引,MyISAM支持全文索引
  • InnoDB支持表、行锁,MyISAM支持表级锁

存储引擎的类型

MyISAM引擎的结构:

.frm存储表定义

.myd存储数据文件

.myi存储索引文件

InnoDB只有ibd文件 存放了索引和文件

其他

五大范式

  • 第一范式:数据库表中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
  • 第二范式:表里的非主键字段,必须完全依赖主键,不能只依赖主键的一部分
  • 第三范式:确保表里的每一列数据都和主键直接相关,不能间接相关。也就是非主键列互不依赖 如下图班主任性别和班主任年龄就是多余的,不符合第三范式

img

  • 第四范式(巴斯-科德范式):禁止主键列和非主键列一对多关系不受约束
  • 第五范式(完美范式):将表分割成尽可能小的块,为了排序在表中所有的冗余

MySQL的7大日志系统

​ 1.重做日志(read log)

​ 用来保证mysql宕机情况下保存不完整的事务执行数据。记录的是事务执行后的状态

​ read log流程分为4步

​ 先将原始数据从磁盘读到内存里。修改数据的内存拷贝

​ 生成一条重做日志并且写入到read log buffer 记录的是数据被修改后的值

​ (read log buffer) 因为IO的的读取性能很低,所以引入BufferPool缓冲池来进行性能优化

​ 当事务提交的时候。将readlogbuffer中的内容刷新到read log file

​ 就这样定期的将内存中修改的数据刷新到磁盘里

readlog就是为了恢复由于宕机,将那些没有被刷入磁盘的数据持久化到数据库。

​ 2.回滚日志(undo log)

​ 保存数据的原子性,保存了事务发生之前的数据版本。比我我们执行了一条delete语句。那么undolog日志会生产出一条对应的insert语句。事务回滚时或者数据库崩溃时,可以利用undo log来进行回滚

​ 比如用户读取某一行记录的时候。这个记录已经被其他事务占用了。我们不可能让用户这么一直等着。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undolog日志来读取之前的版本。也就是多版本并发控制器MVCC。

​ undo log的存储由InnoDB引擎实现。并使用sement分段的方式存储。undolog日志的结构主要是三个字段。第一个是行id。第二个是事务id,第三个是指向上一条undolog日志的回滚指针。这样一旦并发上来。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回滚链。很方便就找到了对应记录的历史版本。

​ 3.二进制日志(bin log)

主要用来实现主从复制,记录数据库的一些更新操作。

​ 4.错误日志(error log)

记录错误的日志,帮助我们排查错误

​ 5.慢查询日志(slow query log)

慢查询用来记录超过指定时间阈值的SQL语句

​ 通过**show variables like “%slow_query%”**来查看是否开启

​ 通过配置slow_query_log = 1开启慢查询日志

​ 6.一般查询日志(general log)

记录普通的增删改查的信息

​ 7.中继日志(relay log)

SQL的执行过程

客户端发送查询语句给服务器,服务器先会现在缓存中查询是否存在该条SQL的结果,存在直接取出,不存在则对sql解析,语法检查和预处理,然后用优化器生成对应的执行计划。Mysql的执行器根据优化器生成的执行计划,调用存储引擎的接口进行查询,服务器将查询结果返回给客户端